历史上姓陈的名人有哪些

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对于陈姓名人最熟的当属陈独秀。不过在秦末时期就有一个名人叫陈胜,他是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全国性的农民战争。那么你还想知道历史上陈姓名人还有哪些吗?接下来就随小编在姓名字号中看看吧!

姓名字号

陈胜(?---前208),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汤,汉族,西汉山阳瑕丘人,汉帝国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保卫西汉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东汉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陈宫(?-198年),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著《三国志》。


陈霸先,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保卫了汉文明和汉文化,让饱经战乱的南国大地脱离了水火,有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江南文化经济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但深得军心。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创下七千对五十万的神话。不过真实情况有待考证。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陈文龙(1232—1277),莆田人,莆田玉湖陈,宋代抗蒙古军队民族英雄,保卫莆田,陈文龙全家殉城,满门忠烈,其从叔陈瓒、弟陈用虎,族人陈吊眼皆忠贞不屈,为国捐躯。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吴三桂纳为妾。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


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


陈济棠(1890—1954年),陆军一级上将,193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陈绍宽(188910.07---196907.30),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锡联1915.1-1999.6.10,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北省红安县人。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为修水)人。国学大师,中华民国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教授、历史学家、诗人、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解放后,陈先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著有《陈寅恪集》等。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境内)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